新闻中心
NEWS CENER
中央林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小
中
大
编者按
加大林草科技创新、加快林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是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美丽和谐生态画卷的必要举措。林业投资公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林业产业化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为主责主业,加大林草科技创新与成果运用,致力于打造精品林业生态项目、城市绿化标杆项目,持续推动实现南昌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林业,以项目谋划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打造南昌市林业示范项目,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以及市林业服务中心的主持下,林业投资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在林业产品科技推广运用上进行深度融合,努力推动“产学研”的技术成果转换与推广运用,于2025年联合申报2025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并获得批复。该项目旨在通过建设150亩高标准示范林,推广闽楠、浙江楠等5种珍贵树种,繁育良种容器苗2万株,并辐射带动周边500亩林地科学化种植。
该项目通过创新“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模式,为120名林农提供精细化种植指导,推动林业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同时,以珍贵树种推广为抓手,优化区域生态结构,显著提升固碳能力与生物多样性。这一实践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更为区域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精心组织实施,打造生态示范标杆
为争取项目落地批复,林业投资公司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对自有基地进行实地踏勘,选取适宜培育生产的地块开展前期筹备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冷超介绍道:“我们自有基地面积大,但是可利用的地块分散。为了争取本项目落地到公司自有基地上,我们在2024年就启动了基地改造提升工作,对各地块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基地现有苗木开展集中销售、加大库存苗周转率,为项目的实施腾挪地块空间。”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林业投资公司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以“专业技术骨干+党员”组成的攻坚小组,从地块选择、土地整理、引种、培育等各方面入手,实行从精管理、从严把关。苗木经营部负责人黄之清说道:“本项目培育的闽楠、浙江楠等均属于名贵树种,对土质、种植以及后期养护的要求高,我们既要在地块选择、树种选择上进行严格把关,还要在培育、种植、养护等各方面从精管理。”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土壤改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经过三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实施,2025年4月全面完成150亩造林任务,闽楠和浙江楠两个良种完成培育并成功出苗,成活率高达85%以上,长势显著优于传统种植模式,基地实现了节水、管护双效提升的阶段性目标。
技术惠农增收,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科技助农惠农是实现乡村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该项目,联合浙江农林大学走进村户,开展林业种植养护培训。原先采用粗放管理的杉木种植户,亩均年收入普遍不足2000元。在系统学习珍贵树种育苗、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后,部分参训农民逐步将低效林地改造为闽楠等经济价值更高的种植区,相关农户年收入较培训前平均增长近3倍。
同时,示范基地推行的托管合作机制为林区转型提供新路径。参与林地集中托管的农户既可获得专业团队提供的全流程技术支撑,每年还可享受保底分红。叠加基地管护岗位创造的务工收入,采用该模式的农户年均综合收益达4万元以上,形成"资源托管+劳务参与"的双重增收模式,较传统分散经营或外出务工具有更强的经济可持续性。
据统计,项目已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十余场,覆盖上百名林农,其中80%以上实现收入增长。此外,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周边3个村庄上百余户家庭参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形成以生态养产业、以产业富农的良性循环。
擘画绿色未来,绘就乡村振兴新篇
未来,林业投资公司将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入AI病虫害识别系统、遥感监测等技术,着力构建“数字化管护平台”。同时,计划在示范基地内设立生态监测站,实时追踪碳汇储量、土壤健康等指标,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数据支持。苗木经营部长黄之清表示:“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扩展珍贵树种种植面积,力争打造‘碳中和’先锋示范区。”
围绕“生态产业化”目标,基地还将探索“林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例如,开发林间研学基地、建设生态康养步道,吸引城市居民体验自然之美;推广林下种植等,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站在新起点,林业投资公司将继续践行国有企业服务生态战略的使命,让科技赋能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在青山叠翠间书写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草木华章”。

相关资讯